澎湃新闻报道,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在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方面,该实施办法规定: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这一政策发布之后引起广泛关注激烈争议。
01.
这是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也是对教育不公平的不满,但社会不公平并不仅仅教育一方面,不公不平之事早已有之,现在还在增加,今后仍将发展。此次人们集体不满,集中宣泄,既是对教育不公平点的不满,也是对整个社会不公平面的痛恨,是一个需要注意和深思的社会情绪社会心理问题。
事实上,长沙市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此前已有相关优待政策。长沙市2022年发布的《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第43条规定:A、B、C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市属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择就读入园,D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人才意愿和实际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
《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按照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4个层次分类,分别用A、B、C、D指代。其中A类国际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B类人才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鲁迅文学奖获奖者等。C类人才包括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人才包括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以社会资源、公共资源优惠特殊群体、顶尖人才,并不是长沙教育局的发明创造,也不是始于此时现在。
02.
反思票证经济、计划经济,检讨短缺时代、贫穷时代,开启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是从先走后带(先富和后富)、特色突出(发展民营,改革公有),打破计划,推进市场,优惠引资,优待外商开始的,当年的“万元户”、外商外资、港商台企,等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硬梆梆的名号,谁敢不高看一眼?时至今日,各地的招商引资,优先办理、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不仍然是“优”字当头,“特”事特办吗?
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改革也是从政企分开、分离社会职能、突出效益、承包经营开始的,以及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革,哪一个不是能人经济、高管经济、外资经济主导的,哪一个不是今日长沙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引进高层次人才思维的开创和延伸。
早些年,一个大人物曾公开宣称,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不要干预企业经营,不要干预市场交易。近些年,有关方面不是一再要求对企业、企业家法开一面,能不判的不判,能不抓的不抓。
今天市场体系早已建立,资本的理念、竞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以强博弱,优胜劣汰,已经是社会法则。法律公开支持股市的暴富,却不并同情赔得一干二净、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失败者贫穷者。官场的特权造成腐败分子的暴富,却让众多求人的付出高昂的代价。
为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繁荣,各地无不拚政策、拚优惠、拚优待,拚优服。
所以,长沙教育公平的争论,异常另类,但教育特权,却异常扎眼扎心。
更为不幸地是,破除平均主义,打破平衡、平等,却开创了不平等、不公正,制造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地区差异。
以社会资源、以公共资源优惠优先外资外商、台商港商、特殊群体、高级人才等等,促进了经济,却制造了失衡不平。
03.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当今年轻父母们的殷殷期盼,这是当今亿万家庭的孜孜以求。
但长沙中招政策调整,高层次人才子女不纳入统招计划,瞬间让许多许多的家庭焦虑之上再加焦虑,瞬间让许多许多的年轻父母泪目泪崩,“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小小心愿竟然如此脆弱,如此可怜!
有人特权特殊,就有人失落失助,有人高人一等,必然有人低人一头。不统一了,就有落差,为顶尖人才优待优服了,低层里的庸才们就出圈出局了。
极差之下,两极之内,是阶层的分化、阶层的固化,强者恒强,弱者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