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引用原始档案说话,是说假话,不完整引用原始档案说话,也是说假话,而且会给读者造成对档案的错误理解。笔者非常敬佩的一位军史作家讲过,研究历史,必须注意“系统、全面、关联”。党史研究离开了这三个词,就等于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真理。下面我以平型关战役毛主席领导的、林彪指挥的中共八路军115师歼敌人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问题、防修反修探索实践中先锋队领导问题三个案例来说明完整、全面呈现历史文献的重要性。
一、平型关战役中毛主席领导的、林彪指挥的中共八路军115师歼敌人数考证
关于平型关战役歼敌人数的争议的引起,来自日本军队的战报。据日军方面的战报记载,日军在平型关一战中死亡加失踪只有165人、负伤75人,总计伤亡仅仅240人。由于中途岛海战这样的大败仗都能被日本官方吹捧成大胜,日本的战报无疑是不能完全相信的。那么我们怎么分析平型关战役日军伤亡呢?就要用中日双方迄今为止能查到的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尽可能多的历史文献,相对全面的呈现平型关战役的历史。
日本方面的资料,例如原《每日新闻》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中关于平型关战役的记载内容。平型关战役,林彪指挥的115师包围、歼灭的是日军的一个汽车队和一个大车队,一个是日军的辎重队、一个是日军还不成熟的摩托化部队,无一不是打的日军的薄弱环节。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捏,这是毛主席的常用战术——林彪在军事上不愧是主席的得意弟子。据日本历史资料显示,仅这两路日军的伤亡,就已经达到了“九百人以上”(《从日本史料看平型关之战日军被歼人数》)。日军第十一联队、第二十一联队、第四十二联队等部队曾试图挽救两支日军,但是他们遭到了我中共军队的阻击,被迫撤退。这些日军无疑也遭到了一定伤亡。这样计算下来,平型关战役歼敌一千并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中国方面的资料记载就更明确了。《毛泽东年谱》明确记载:“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伏击日军精锐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37年,四十四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阎锡山给蒋介石的电报称:“林师及七十三师一部,向敌左侧背挺进,占领蔡家峪,将平型关通灵邱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获敌汽车五十余辆,均满载军用品。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约千余人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在一深沟中,已令迅速解决,以免逃逸。查敌系铃木兵团,配合蒙古军。”(《阎锡山关于第一一五师平型关作战告捷致蒋介石电》)无疑,平型关战役,中共军队歼敌一千,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承认的。
综上所述,我们如果系统、全面、相对完整的呈现历史文献,就能发现中共军队在平型关战役歼敌一千才是历史真相。
二、完整、准确呈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
逄先知老前辈是笔者非常敬佩的史学家,他写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我已经仔细、一字一句的拜读完了全部内容,确实受益匪浅。但是,逄老讲:“他(毛主席。——引者注)当时就讲,我们的国营企业做衣服一个袖子长一个袖子短,这怎么行?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好吃了,还有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他说,要设立对立面,用私营企业跟国营企业来竞争。”(《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这句话容易让人误以为毛主席说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为的只是用这些来和国营企业竞争、误以为毛主席归根结底不想消灭私有制。不是逄老引用的文献不真实,而是不完整。
实际上,毛主席说要发展一些私营企业,是他根据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中共政权急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国防工业导致轻工业、食品加工业发展不够充分的客观事实做出的减轻政权投资压力、方便政权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的必要考虑。主席当时说:“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样定息也有出路。重庆的低质产品旺季不合规格,淡季合规格了,是因为旺季社会需要太大,供应不足。供应不足是长期的,是好现象,是因为购买力增长。”(《毛泽东文集》:《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可见,主席的意思很清楚——由于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还有需要,私人才可以开厂,如果国家的投资没有困难、社会需要可以充分保障,就不需要私人开厂。这是主席根据中国当时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考虑,是主席提出“私人可以开厂”的最根本前提。而通过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赛来增强国营企业的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经营能力,仅仅是主席减轻国家压力的战略考虑的“附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