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可以想象,当美国佬看到“中国乡巴佬”的后代是这个样子,他们作何感想?
03
—
因为没有了文化自信,蒋介石统治的旧中国,不存在主权意义上的中国外交,因而美国总统没有来访过,这不奇怪。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才开始恢复名副其实的中国外交,但我们也不会请美国总统来,可是到了1972年,美国总统还真就“不请自来”,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呢?建国初期毛主席就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火候到了,一切都顺其自然,那真是水到渠成,道器变通,是不是?毛主席,言而有信,说得到做得到,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美国总统“不请自来”了,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当美国总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旁走过,检阅被他称为“最出色仪仗队”的时候,这是一个标志——道器变通之变——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自然开始消解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正式展开了。此前外交,经过建国初期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后,主要在第三世界和部分第二世界进行。
这个时候,人们不会忘记此前不久出现的一首歌,唱道:“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这首歌还有一句概括性的歌词——“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是的,就是这样的,美国总统不请自来,这是历史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是否所有人都懂这个“历史规律”呢?
早在建国之初,毛主席定下外交“三句话战略”——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毛主席一贯不当“算命先生”,你美国总统爱来不来,反正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到时候我们的事情搞好了,不自然会“不请自来”。毛主席果然料事如神,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机场。
1967年美国有一位有识之士,没有被尚处在文革里中国的某些被称之为“混乱现象”所迷惑,清醒地作出了符合实际的判断,作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择,正好那个时候美国选民对这位总统候选人的判断比较认可,多数选民选择了这个人当美国总统,这个人的名字叫尼克松。
远在大洋彼岸中国的有个人,当时也投了他一票。当尼克松见到这个人,得知这一消息,情不自禁给这个人鞠了一躬。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尼克松总统见到毛主席,他由衷地给毛主席鞠躬——他这是自觉的,也是本能的一种表达,向强者低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表明自己也是强者的举动。
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中美两国尚处在敌对状态。然而中美两国有识之士都已经下定决心来个道器变通之变,变为道器变通之源——只要,只有变才能改变这种敌对状态。这一点,毛主席早在建国初期就是这么想的,只是美国人不这么想,他们以为可以用他们的“制裁”迫使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就范,但他们发现新中国不是旧中国,毛主席不是蒋介石的时候,当他们看到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们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认识到没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他们的生存就会成问题,所以,尼克松总统就在美国对外政策上,来了个大胆的道器变通之变。尼克松是很幸运的,因为中国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懂他,因此他愿意“不请自来”。
这里要强调一点,有人编出尼克松晚年“后悔”一说,意思是尼克松后来后悔访华的举动,这种瞎话的确是有人会编出来的,什么样的人呢?恐怕是和说“中国乡巴佬”的人差不多的吧!
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
【我们第一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第二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
李克勤后记:
“中国乡巴佬”是个贬义词,带有恶意攻击性,然而在毛泽东文化里,我们是有文化自信的,当然对这样的攻击,只是一笑了之。因为我们的重点不是去与人斗嘴,而是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真正懂得人家为何现在会说那样的话,以及怎样像毛主席那样不战而屈人之兵。
-
创建时间: 2025年4月11日
-
最后更新: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