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富的风评和结局多数不好,不是入狱就是被大多数底层所唾弃,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陷入这两条困境:
被欲望遮住了自己的智慧。
跳不出自己所在阶级的局限性。
一些先富,先富的代言人,精神先富的普通人,他们认为首富们有太多钱了,有人眼红——“爷爷我要这个,我还要那个。”
这是肤浅之见,单纯以功利心去看待。
他们整天在那说依法治国,我就问他们,这些先富们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禁得住查吗?不说严重的,就说劳动法,有几家公司能长期遵守的,只不过叶公好龙罢了。
首富本身就是依附官僚而发展起来(如制定的优惠政策或送礼给予的方便),而且他们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带有原罪,有了财富后总想要更多,端起架子,还时不时不那么“听话”。当他们踏入这条路,不能掌控自己的欲望,认识不到自己所在的位置,结局的悲剧是注定的。
能成为先富或首富,多数人很聪明,但聪明不等于智慧,贪婪会遮蔽他们的智慧。
他们贪婪之处在哪?
在赚钱的过程很多是不择手段,君子好财,取之无道。赚了钱后,并没有富长良心,而是上车就想关门,或者先富跑路。
脑子整天想着如何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更快地赚更多的钱,如何结交圈子赚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如何抓住风口赚几辈子用不完的钱,如何让钱生钱,如何保护自己的钱,满脑子都是钱钱钱,逐渐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我们都知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所以古代的士兵有了武器后就会欺负老百姓,古代平民是怕士兵的。即使到了近代,军队里依然出现军阀作风和山头主义,直到毛主席发明了党指挥枪,建立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才解决这个问题,才会让老百姓见到解放军有安全感,才会出现“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壮举。
那经商者整天想着利润想着赚钱,时间久了很多人的思维就被固化了,出现隧道视野,慢慢的也就出现“心怀利润,奸商自起”。吕不韦很会经商赚钱,还做到了相国,最后的结局确实悲惨的。范蠡三散家财,不被欲望操控自己,有了好结局。
军队需要党指挥,党作为先锋队也要进行整风和群众监督。而商人呢,谁监督?
他们依附官僚,老百姓稍微批判监督一下,就骂老百姓仇富、民粹,破坏营商环境,这还想让老百姓念他们好,还想有个好结局?
想得太美好了!
有的富翁所拥有的财富,普通人需要打几千年的工才能赚到那么多。如果他们不是欲望的奴隶,就应该有觉悟缩小贫富差距,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那普通老百姓就没钱消费,商人生产的产品卖给谁?
这必然会出现生产过剩,甚至出现经济危机,反过来影响他们赚钱。贪欲遮蔽了他们的智慧,造成他们看问题的短视,也证明了先富带后富存在的合理性,只不过他们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遵循不了社会的运行规律。
比如“枪杆子里出政权”,道理很简单,但因为阶级的局限性,很多人悟不透,做不到。如当年很多封建地主相信垄断土地出政权,很多农民相信风水出政权,很多买办相信找对爸爸出政权,很多旧文人相信天命出政权,小资产阶级很多人相信选票里面出政权,大资产阶级很多人相信钱袋里面出政权,因为他们人少钱多,控制别人的嘴和手容易,豁出命打仗难。但毛主席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人多钱少,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最符合社会法则。
当然,枪杆子后面还需要党指挥枪。
但商人赚了钱后做不到像于东来这种敢于背叛自己阶级的勇气,他们垄断的财富所造成的贫富差距,进而产生落后的生产关系,最后阻碍生产力发展,这必然会反噬到他们的阶级。
也就是跳不出自己所在阶级的局限性。
你看他们平时的态度,我给国家交了多少多少税,我给客户提供了多么好的产品,我给员工提供了多少多少就业岗位。而看不到国家的基建投入、提供的安稳环境和优惠的政策,看不到人民的消费才是商业的动力,看不到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再说,他们没想起不择手段赚钱时,送礼换来的便利,宣传的产品是否存在夸大诱导,是否产生过假冒伪劣产品,对员工是否有过压榨,对员工的尊严是否存在压迫,他们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只会站在自己那个阶级看问题,跳不出来,总觉得是自己的能力创造了一切,贪天之功。也跳不出心中的贪欲,只顾小团体利益,造成短视看问题,聪明过头,智慧不足。
所以中国的先富最需要来场思想解放运动,让他们从欲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从阶级局限性中解放出来,否则人民对他们的唾弃声依旧,物极必反时,则会反噬到他们。
